當前位置:首页 > 美食佳飲

吃早餐午餐晚餐的最佳時間

Q1:一個人經常不吃早餐和不吃午餐,只吃晚餐,晚餐吃公尺飯,一段時間後身體體重會怎麼樣?

先來公布結果:

體重會在較短時間內快速下降,但在下降到一定程度後,體重降速變慢,甚至保持不變,同時,身體素質和精神狀態明顯變差。

為何體重會快速下降?

一日三餐是我們關於飲食最基本的規律,這樣能保證我們在有限的食量下獲得足夠的能量和營養素,滿足機體需要,避免出現營養不良。

假如將三餐中的早餐和午餐減掉,每天只吃晚餐,即便吃得很撐,甚至全都是高熱量食物,也難以彌補前兩頓的能量,實際上就是在節食。有了熱量差,瘦是理所當然的。

更何況題主說的是晚餐吃公尺飯,熱量會進一步降低,產生很大的熱量差,體重自然會快速下降。同時,整體來看,熱量和蛋白質攝入都嚴重不足,水分、肌肉損失嚴重,體重的下降十分明顯。

為何降速會減慢?

由於長時間熱量攝入不足,為了不被餓死,身體就會開啟“節能模式”,將僅有的熱量用於維持心跳、呼吸等必須的身體運轉,也就是基礎代謝。

而且為了不要消耗太多能量,這些也會主動降低能耗。再加上熱量不夠需要拆解蛋白質來供能,肌肉損失嚴重,整體的基礎代謝就會下降。

所以吃同樣多的熱量,但是消耗卻減少了,所以體重下降會變慢。

為何對身體有害?

當我們的身體進入節能模式後,為了生存就會關閉其他需要耗能的通道,比如生育功能。很多女孩節食後出現月經不調,甚至閉經就是這個原因。

不規律的飲食最明顯的後果就是胃病。飢一頓飽一頓,還沒有胃想要的營養物質,胃病很容易找上門。

由於能量攝入不足,身體會動用體內儲存的脂肪和蛋白質供能,增肌肝腎的代謝負擔,還會使身體變差,免疫力下降。

由於營養素攝入不足,缺乏蛋白質引起水腫,缺乏必需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造成貧血、脫發、低血壓、低血糖等一系列不良的身體連鎖反應。

與此同時,身體不舒服和營養素缺乏,精神狀態也會變差,昏昏欲睡、疲憊不堪、抑郁煩躁。

因此,奉勸各位想要透過節食減肥的朋友,瘦是瘦了,但把自己搞得面黃肌瘦,營養不良,甚至得病,那可就得不償失了。好好吃飯,慢慢瘦才更健康,我也常說“減肥慢慢來比較快”。

我是生活教練田雪,正在推廣“好好吃飯”的理念,用最簡單的211飲食法輕松搞定營養三餐。

如果這篇回答對你有價值,歡迎與我互動,點贊、評論和轉發多多益善哦,也歡迎

Q2:最佳早餐,午餐,晚餐時間是?吃點什麼為好

早餐7:00。清晨,太陽慢慢升起,身體也漸漸蘇醒。到了早上7點左右,胃腸道已經完全蘇醒,消化系統開始運轉,這個時候吃早餐最能高效地消化、吸收食物營養。滿分早餐至少應包括三類食物:谷類食物,如面條等;動物性食物,如肉類、蛋類、奶制品等;還有富含維生素C、可以補充膳食纖維的蔬菜和水果。
加餐10:30。上午10點半左右,人體新陳代謝速度變快,大部分人往往會隱隱感到有些餓了,這個時間需要吃個加餐補充能量,特別是學生、上班族等用腦一族,有助於集中精力、保持高效的學習工作狀態。加餐不拘一格,可以吃一個黃瓜或番茄,還可以喝半杯牛奶、1小瓶優格、優酪乳、兩三塊豆腐干或者一小把堅果。值得注意的是,加餐後,午飯就要根據胃口酌情減量。
午餐12:30。中午12點後是身體能量需求最大的時候,肚子咕咕叫就是在告訴大家要吃午餐。對於很多人來說,午餐時間雖然比較短,但仍要細嚼慢咽,切忌邊工作邊吃飯。完美午餐最好遵循三個搭配原則:一是粗細搭配,適當吃些小公尺、全麥、燕麥等,有助於預防便秘;二是干稀搭配,除了干糧外,最好喝些滋潤的湯粥類;三是顏色搭配,最好吃夠五種顏色,比如白色的公尺面,紅色的番茄、肉類,綠色的蔬菜,黃色的大豆、胡蘿卜,黑色的黑公尺、黑豆、黑芝麻等。
下午茶15:30。午飯和晚飯的間隔時間較長,到了下午16點左右,體內葡萄糖含量已經降低。提前吃點下午茶,可避免思維變緩,防止出現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下午茶要像正餐那樣搭配,最好挑選2~3種具有互補作用,可以保證營養均衡的食品。比如一種谷物食品(餅干、面包干),配一種奶制品,或一個時令水果,飲料以白開水和清茶為宜。
晚餐18:30。晚飯最好安排在18點至19點中間,如果吃得太晚,過不了一會兒就該睡覺了。食物消化不完就睡,不僅睡眠質量不佳,還會增加胃腸負擔,也容易誘發肥胖,導致多種慢性病。晚飯要吃得清淡,不能肥甘厚味,適當吃些肌纖維短、好消化的瘦肉、蛋類都可以,少吃肥肉;晚餐還要保證食物多樣性,多吃蔬菜和粗糧,有助於攝入更多膳食纖維,增加胃腸動力;控制食量也很重要,飯後半小時適當鍛煉,可以避免脂肪堆積。
夜宵21:00。糖尿病患者和晚上還要進行腦力工作的人可以適當吃些夜宵,但必須謹慎選擇食物和控制食量,否則弊大於利,除了消化系統,心腦血管也會受到損害。吃夜宵的時間應該安排在睡覺前兩個小時,21點左右比較合適。夜宵進食量要少,盡量別超正餐的一半。食物選擇上,以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為宜,容易消化的面包片、清淡的粥類比較好。

WwW.BAZhIS!hI.CoM

Q3:什麼時間吃早餐,午餐,晚餐,會幫助減肥好些?晚上幾點無吃東西最好?

早餐在7-9點內吃,這個時候一天的新陳代謝開始了。需要很多營養和熱量。而不會長胖。
午餐在12-2點內吃,一上午的消耗已經讓你的身體沒什麼熱量,這個時候吃午餐不會長胖,身體會自動將多余的熱量轉化為能量而不是脂肪。
晚餐最好在晚上8點之前結束,9點之後就什麼都別吃了,水都最好別喝。

Q4:一天三餐(早餐,午餐,晚餐)一般是什麼時間就餐比較正常?

正常人一日飲食一般習慣吃三餐,怎樣安排好這一日三餐是有學問的。有的家庭安排得非常合理,吃的花樣是五花八門,而有的家庭的飲食則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品種極為單調。一日三餐不僅要定時定量,更重要的是要能保證營養的供應,做到膳食平衡。
一般情況下,一天需要的營養,應該均攤在三餐之中。每餐所攝取的熱量應該占全天總熱量的1/3左右,但午餐既要補充上午消耗的熱量,又要為下午的工作、學習提供能量,可以多一些。所以,一日三餐的熱量,早餐應該占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
那麼,一日三餐應怎樣安排呢?
人們常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這一養生經驗是有道理的。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主食一般吃含淀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玉公尺面窩頭等,還要適當地增加一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使體內的血糖迅速升高到正常或超過正常標准,從而使人精神振奮,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學習。午餐應適當多吃一些,而且質量要高。主食如公尺飯、饅頭、玉公尺面發糕、豆包等,副食要增加些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如魚類、肉類、蛋類、豆制品等,以及新鮮蔬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高水平,以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晚餐要吃得少,以清淡、容易消化為原則,至少要在就寢兩個小時前進餐。如果晚餐吃得過多,並且吃進大量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影響睡眠。另外,人在夜間不活動,吃多了易營養過剩,也會導致肥胖,還可能使脂肪沉積到動脈血管壁上,導致心血管疾病,故應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科學搭配一日三餐的飲食原則
一天要吃三餐飯人吃飯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或是解饞,主要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實驗證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5%;如改為每日兩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則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僅為75%。因此,按照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一般來說,每日三餐還是比較合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兩餐間隔的時間要適宜,間隔太長會引起高度飢餓感,影響人的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如果太短,上頓食物在胃里還沒有排空,就接著吃下頓食物,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消化功能就會逐步降低,影響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兩餐的間隔以4~5 小時比較合適,如果是5~6 小時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物鍾與一日三餐:現代研究證明,在早、中、晚這三段時間里,人體內的消化酶特別活躍,這說明人在什麼時候吃飯是由生物鍾控制的。
◎大腦與一日三餐:人腦每天占人體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腦的能源供應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約需要110~145克。而肝髒從每頓飯中最多只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髒即能為人腦提供足夠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與一日三餐:固體食物從食道到胃約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時才到達小腸。因此,一日三餐間隔4~5 小時,從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三餐中食物的選擇:一日三餐究竟選擇什麼食物,怎麼進行調配,采用什麼方法來烹調,都是有講究的,並且因人而異。一般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應該粗細搭配,動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類、薯類和新鮮蔬菜。一日三餐的科學分配是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和工作需要來決定的。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為3∶4∶3,如果某人每天吃500 克主食,那麼早晚各應該吃150 克,中午吃200 克比較合適。
早餐的科學搭配:營養專家認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每天吃一頓好的早餐,可使人長壽。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應吃一些營養價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頭一天晚上進食的營養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時地補充營養,才能滿足上午工作、勞動和學習的需要。早餐在設計上選擇易消化、吸收,纖維質高的食物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將成為一天精力的主要來源。
◎早餐的重要性:專家經過長期觀察發現,一個人早晨起床後不吃早餐,血液黏度就會增高,且流動緩慢,天長日久,會導致心髒病的發作。因此,早餐豐盛不但使人在一天的工作中都精力充沛,而且有益於心髒的健康。堅持吃早餐的青少年要比不吃早餐的青少年長得壯實,抗病能力強,在學校課堂上表現得更加突出,聽課時精力集中,理解能力強,學習成績大都更加優秀。對工薪階層來講,吃好早餐,也是干好基本工作的保證,這是因為人的腦細胞只能從葡萄糖這種營養素中獲取能量,經過一個晚上沒有進食而又不吃早餐,血液就不能保證足夠的葡萄糖供應,時間長了就會使人變得疲倦乏力,甚至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等現象,無法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
◎理想早餐的要素:一般情況下,理想的早餐要掌握三個要素:就餐時間、營養量和主副食平衡搭配。一般來說,起床後活動30分鍾再吃早餐最為適宜,因為這時人的食欲最旺盛。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按成人計算,早餐的主食量應在150~200 克之間,熱量應為700 千卡左右。當然從事不同勞動強度及年齡不同的人所需的熱量也不盡相同。如國小生需500 千卡左右的熱量,中學生則需600 千卡左右的熱量。就食量和熱量而言,應占不同年齡段的人一日總食量和總熱量的30%為宜。主食一般應吃含淀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面包等,還要適當增加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再配以一些小菜。
午餐的科學搭配:
俗話說“中午飽,一天飽”。說明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於上午體內熱能消耗較大,午後還要繼續工作和學習,因此,不同年齡、不同體力的人午餐熱量應占他們每天所需總熱量的40%。主食根據三餐食量配比,應在150~200 克左右,可在公尺飯、面制品(饅頭、面條、大餅、玉公尺面發糕等)中間任意選擇。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滿足人體對無機鹽和維生素的需要。副食種類的選擇很廣泛,如:肉、蛋、奶、禽類、豆制品類、海產品、蔬菜類等,按照科學配餐的原則挑選幾種,相互搭配食用。一般宜選擇50~100 克的肉禽蛋類,50克豆制品,再配上200~250克蔬菜,也就是要吃些耐飢餓又能產生高熱量的炒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高水平,從而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但是,中午要吃飽,不等於要暴食,一般吃到八九分飽就可以。若是白領族少勞力的工作群在選擇午餐時,可選簡單一些清燙莖類蔬菜、少許白豆腐、部份海產植物做為午餐的搭配。
晚餐——接近睡眠須吃少:晚餐比較接近睡眠時間,不宜吃得太飽,尤其不可吃消夜。晚餐應選擇含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但是一般家庭,晚餐是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倫的一餐,所以對多數家庭來說,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豐富,這種做法和健康理念有些違背,因此在調整上仍與午餐相同的是餐前半小時應有蔬菜汁或是水果的供應。晚餐時仍應有一道以上的生菜沙拉盤,內有各式芽菜。芽菜在吃食時可用海苔卷包起,做些變化。主食與副食的量都可適量減少,以便到睡覺時正好是空腹狀態。
一般而言,晚上多數人血液循環較差,所以可以選些天然的熱性食物來補足此現象,例如辣椒、咖哩、肉桂等皆可。寒性蔬菜如小黃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晚餐盡量
在晚上八點以前完成,若是八點以後任何食物對我們都是不良的食物。若是重食的家庭,晚餐肉類最好只有一種,不可多種肉類,增加體內太多負擔。晚餐後請勿再吃任何甜食,這是很容易傷肝的。
專家稱一天三餐不科學 每隔3小時就應吃頓飯
“最時尚的健康飲食習慣是要關心每次進餐的時間,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僅關心自己餐盤中裝有什麼食物。”這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營養專家宣布的。
之前曾有營養專家認為,16點至19點之前是我們每天攝入主要食物的一個最佳時間。但是透過研究,英國飲食協會的專家菲利普證明,這一觀點並不正確,因為在16點之前的這段時間人體經受飢餓煎熬的時段過長,不利於人體健康。
生活中,我們每天吃三頓飯,但是這種生活方式是不科學的。還有人表示,每天每隔3個小時就要吃一頓正餐,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那麼什麼樣的進食時間才是科學的呢?英國劍橋大學的營養專家根據人體新陳代謝的規律,制定了一個科學的進餐時間。
早餐:7點至8點
一般我們有一個誤區,起床洗漱收拾好不管時間到了幾點,按部就班吃早餐。
營養專家:進行適量的晨練(比如跑步或練瑜伽)後,早7點至早8點是最佳的吃早餐時間。
加餐:10點
到這個時間大腦工作已經消耗了你早餐所吃食物提供能量的20%,因此,這個時候你需要補充一些低脂肪的碳水化合物,比如香蕉。
午餐:13點
這個時間是人體所剩能量的最低點,所以你一定要及時進食,可以選擇高熱量食物。
加餐:14點至15點
此時人體中葡萄糖的量降低到午餐後的最低點。因此你可以吃些堅果、爆公尺花、干鮮水果等。
晚餐:17點至19點
這時你要吃一頓正式的晚餐,讓身體在接下來數小時的睡覺時間里獲得充分的能量,另外這個時間段吃飯也可讓食物在睡前充分消化。
加餐:19點至21點
選擇一小塊奶酪、香蕉,因為它們能夠幫助你提高睡眠質量。

猜你喜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