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页 > 趣味生活

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怎樣鞏固

Q1:結合史實,說明清代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是怎樣得到鞏固和發展的。

意義:元老派的統一,結束了自唐朝以來的分裂2113割據、政權並立的局面,奠定元明清600年國家長期統一的政治格局,促進了國內各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與邊疆的開發5261,為科技發展創造條件,加強了中外文化交流,促進中西交通的發展,加速蒙古漢化,有利於社會進步。促進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邊4102疆各族大量進入中原和江南,漢族大量遷居邊疆,民族融合。遼金時期黃河流域的契丹人、女真人被稱為“漢人”。回族的形成。雲南設省,設澎湖巡檢司。得失:元朝在中央設1653中書省,地方設省,對全國有效管轄,對後世影響深遠,在西藏的管理方式對後來的影響。元朝的階級壓迫,激化了社會矛盾(在各個朝代都有階級壓迫,是民族歧視和回民族分化政策)。本試題的第一問是簡述,注意題目類型的處理,內容根據課本基礎知識即可;第二問注意史實的運用和斟酌,不能夠形成堆砌的狀況;答第三問根據提示的內容回答,舉一例即可。

Q2:清政府是怎樣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統治的?

清朝前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收復台灣。1661年,鄭成功打敗了盤踞台灣38年的荷蘭殖民者。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台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2)粉碎噶爾丹分裂分裂活動。游牧在伊犁河流域的漠西蒙古准噶爾部的噶爾丹自稱可汗,向康熙帝提出對北方統治權的要求。1690年,在沙俄支持下,噶爾丹悍然進軍內蒙古,康熙帝親自帶兵在烏蘭布通打敗噶爾丹的軍隊。1696年,康熙帝再次親征,清軍在昭莫多大敗噶爾丹。清朝控制了漠北蒙古,進而控制了天山南北。(3)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居住在新疆天山南路的回部貴族大和卓和小和卓兄弟發動叛亂,乾隆帝派兵平定,取得了徹底勝利,清政府重新統一新疆地區。(4)加強對西藏的管轄。清朝初年,順治帝接見了西藏喇嘛教首領五世達賴,正式賜予“達賴喇嘛”的封號。後來,康熙帝又賜予另一個喇嘛教首領五世班禪以“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清政府規定,以後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權冊封。1727年,清朝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5)反擊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1685年、1686年,康熙帝組織的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沙俄的戰爭,均獲勝利,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透過談判,解決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正式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北,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以西屬俄國,外興安嶺以南,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以東,包括庫頁島屬中國。

Q3:明清時期為了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行了哪些

在南方的少數民族地區,先是實行元代以來的土司制度,對歸順的各少數民族首領授予世襲官職bai,由他們自行管理所轄du地方。後來又實行「改土歸流」,把土司轄區納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統治范圍,這有利於國家統一的發展。

在北方、東北和西北地區,明政府主要設置軍事機構鎮守,例如設置都司和衛所zhi,以鞏固國家的安定和統一。

另外,明政府也dao鼓勵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在經濟文化上的往來,如移民屯墾、貿易互市、興建學校、推行儒學等等舉措,都取得了明顯的成版效。明朝政府的這些措施,使邊疆權少數民族地區與中央王朝的關系日益密切,從而實作了中央王朝與邊疆地區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Q4:清朝前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怎樣鞏固的?

三藩叛亂的平定 清“聯蒙制漢”方針,粉碎准噶爾貴族割據勢力, 設置烏里雅蘇台將軍, 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 設置伊犁將軍, 漠西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 清朝對達賴和班禪的冊封制度,駐藏大臣的設置; 清的“改土歸流”, 清朝台灣府的設置; 希望能令您滿意哈!

猜你喜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