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页 > 趣味生活

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凍手嗎

Q1:請問一下除了用藥以外有什麼土方法可以治凍瘡(手)呢?

一、蘿卜片烤熱後,塗抹患處,每天2-5次。
二、將大蔥、大蒜和生姜共同搗制成泥狀後,塗抹於患處。
三、將尖辣椒10克切成細絲,以高粱酒浸泡十天,塗於局部紅腫發癢處,每日2~3次;要輕輕塗擦防止將皮膚搓破。
四、將仙人掌去刺洗淨,切成薄片搗爛,塗在患處,用干淨紗布包好,隔2-3天更換一次,一般2次即可痊愈。
偏方治凍瘡
敷中藥
取白芨10克,凡士林100克,先將白芨研成細末,再將凡士林加入白芨粉中調成軟膏,每天3次外塗患處,連用10天可治愈。(王先英)
羊油
冬季氣溫低,很多人常會生凍瘡,手腳腫痛難忍,且奇癢令人難受,現有一法可以為你解除痛苦:拿羊油用火烤融,塗到凍瘡處,會稍有痛感,這說明已有藥效,堅持塗一個星期可痊愈。次年6月用姜摩擦曾生凍瘡處,以後就不會再生凍瘡。
甘油
我在老家時,冬天常會凍傷手腳,後來嘗試了一種簡易的方法,效果還不錯。在每晚臨睡前用溫開水泡3到5分鍾凍傷處,然後塗上一層甘油,來回揉擦凍傷位置兩三分鍾左右去入睡,不要用水洗掉,連續使用三四次就有效果。
紅辣椒
用曬干的紅辣椒泡在燒開的水中,稍微冷卻後把凍傷的手或腳放進水中,泡到水涼後拿出來,然後把泡在水中的紅辣椒取出來貼到凍傷的地方用布包好(最好是在晚上臨睡覺前做),第二天早上取下來,使用兩次就可痊愈。如果是重患者,可再接著用幾日。
用辣椒包住凍傷處,過一會兒會很難受,只要你堅持到第二天早上就會有效果。
蘿卜葉
小時候一到冬天腳板就會生凍瘡,又癢又痛,可難受了。後來家人去采了一把蘿卜葉子回來煲水,然後把煲好的水連同蘿卜葉一起泡腳,泡到水涼了為止,可以立刻止癢。這樣多泡幾次,凍瘡就沒了,很見效的。
蘿卜葉可以先跟菜農預訂,讓他第二天帶過來,因為要新鮮的蘿卜葉子才見效的,一次大概要1公斤左右。要挑葉子比較老的那種,然後拿來煲水,煲開了就可以了,方法既簡單又實用。
外敷法
有凍傷病史者,往往每年都在同一部位發病,所以預防很重要。每年秋季開始,就用手掌搓熱患處,每天早晚各一次,如此堅持到次年春天。若能連續控制兩個冬季不發病,就說明基本治愈了。
對於已有的凍傷處,沒有潰爛的話可以用等量的冬瓜皮、茄子根煎水洗患處;或者用30克辣椒粉,加250毫升水煮沸,擦洗患處。如果凍傷處已潰爛,可將蜂蜜塗在消毒紗布上,貼敷患處。上述方法簡單易行,不妨一試。
凍耳方一
當歸30克,桂枝15克,赤芍12克,細辛3克,通草15克,大棗、甘草各10克。桂枝去皮,通草炙,大棗去擘,水煎服,每周2劑,連續服用1個月。
本方出自《金匱要略》,功能溫經散寒,養血通脈,故能預防凍耳。
凍耳方二
內桂、干姜、辣椒各15克;用植物油250克浸藥3回,炸橘去渣,人黃蠟60克融化。
本方溫肌肉,通血脈,常食防耳凍。
治療凍瘡小秘方
兔毛30克,燒灰備用。外用紅蘿卜煮水洗患處。兔毛灰用芝麻油調敷患處,每日1次-2次。
蘿卜水洗腳防凍瘡
預防凍瘡之法:用蘿卜水洗腳。方法是每年冬季來臨之際,買幾斤普通的蘿卜回來,將蘿
卜洗淨後切成塊,放在鍋中加適量清水煮。待蘿卜稍爛,將蘿卜撈起正常食用,而那煮過的蘿卜水就可用來洗腳。洗腳之時,所用蘿卜水應盡量燙些,時間久些,並用手或毛巾反復揉搓易生凍瘡之處。
一般而言,一個星期洗兩到三次,堅持三至四個星期就差不多了。

Q2: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慢性咽炎?做微創手術可以嗎?

慢性咽炎反復發作,還是要健脾化痰兼理氣散結為主治療,建議吃中藥治療,同時,再次強調一定少吃油膩甜食,少生氣。至於那個微創手術,這個提法實在過於太夸張,一個慢性咽炎就要挨刀,實在是太不應該了。(請關注我的今日頭條公眾號,一定會幫到您的)

Q3:手凍壞了,有什麼方法可以治?

苹果去皮搗碎成泥,加入少許樟腦粉調勻塗患處,每日3次,有止痛止癢之功效。 手凍腫了可以采用用熱鹽水浸泡患處15分鍾,連續1周。 也可以用傷濕止痛膏貼敷局部治療皮膚紅腫、自覺熱癢或灼痛的一度凍瘡,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溫水將患處洗淨,擦干後將藥膏緊貼在患處皮膚上,一般貼24小時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換貼幾次。

Q4: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手汗?

廣東省人民醫院 廣東省醫學科學院 胸外科周海榆醫生

手汗症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輕中度手汗症可以保守治療,重度手汗采用手術切斷胸交感鏈治療手汗症。

自 1992年電視胸腔鏡交感神經鏈切斷術(ETS,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ectomy)用於治療手汗症以來,目前該術式已成為外科治療手汗症的“金標准”:切口在兩側腋下各1~3個小切口,每個約0.5~1公分,經該孔放入胸腔鏡,然後在電視監視下切斷支配汗腺分泌的胸交感神經,其手術時間、復原期較傳統開胸手術短,疼痛也較傳統手術輕,手術采用全身麻醉,近年來采用局麻結合喉罩麻醉下完成,該手術在國內開展較多。

Q5:我每年都冬天凍手有什麼方法可防止凍手

凍瘡是冬天極為常見的皮膚病。是由於冬季氣候寒冷,外露的皮膚受到冷凍的刺激,時間一長,皮下小動脈發生痙攣收縮。產生血液瘀滯,使局部組織缺氧,導致組織細胞受到損害。
損害初為局限性蠶豆或指蓋大小紫紅色腫塊或硬結,邊緣鮮紅,中央青紫,對稱性好發於四肢遠端,以手背及手指伸側、足緣及足趾伸側、下肢、面頰、耳廓等處多見。自覺局部有脹痛感,瘙癢,遇熱後更甚,潰爛後疼痛。
遭受寒冷侵襲,受凍皮膚出現蒼白、紅腫、紫斑、灼癢、麻木、皮膚水皰、潰爛。這些症狀可延續1-2個月直至天氣轉暖方痊愈,一些患者來年冬天會在原部位再度復發。中醫認為,凍瘡是由於暴露部位御寒不夠、寒邪侵犯、氣血執行凝滯引起。此外,還與患者體質較差不耐寒冷及少動久坐、過度勞累等因素有關。潮濕可以加速體表散熱,故手足多汗者也容易發生凍瘡。
自療注意事項
(1) 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加速氣血執行,以利瘡面修復。也可預防凍瘡新發。
(2) 寒冷季節注意防寒保暖。
(3) 衣服鞋襪宜寬松干燥。
(4) 年年復發者,可在夏季開始逐步養成冷水洗臉、洗足、擦身、洗澡習慣,以提高耐寒能力。
(5) 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熱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
(6) 每年發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進行幾次外擦藥物自療有條件的加做紅外線理療則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內外治療。
自治療法
1、 驗方自療法
(1) 桂枝6克、白芍12克、當歸10克、生姜3片、紅棗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2) 當歸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細辛3克、甘草5克、木通6克、吳茱萸3克、生姜9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3) 紫皮蒜適量,入冬前將蒜搗爛,擦在常患凍瘡處,每日1次,連擦5-7天,如皮膚起泡,可暫停用。本方適用於凍瘡的預防。
(4) 生姜25克、白蘿卜1個、白附子0.5克、桂枝25克。上藥一同水煎,趁熱洗過,連洗2天,即可痊愈,以上為`1天的量,早晚各1次。本方適用於凍瘡未潰時的治療。
(5) 生姜的自然汁,熬膏塗之。此法對於手、足凍瘡均治。此外,用生姜汁時時漱吐,還可治療口瘡。
2、 飲食自療方
(1) 羊肉500克、花椒3克、生姜15克、當歸30克、煮食。
(2) 生姜、當歸、紅花、川芎各10克,同浸於500毫升高粱酒中,一周後即可服用,每次飲酒10毫升,每日2-3次。
(3) 山楂15克、當歸15克、紅棗10克、煮食。
3、 外治自療法
(1) 傷濕止痛膏、紫歸治裂膏外貼患處。
(2) 皮硝煎水外洗患處。
(3) 紅霜茄子秸連根拔起洗淨。煎湯泡洗患處約半小時左右,每日2次。
(4) 姜汁或辣椒水外擦患處。
(5) 胡椒10克、浸入100毫升95%的酒精中,1周後外擦患處。
(6) 仙人掌,去刺搗爛外敷患處,3天後更換。以上療法適合未潰者。
(7) 雲南白藥撒於凍瘡潰爛處並包扎。
(8) 螳螂子(即桑螵蛸)切開,取其中黃汁塗破潰處,每日1次。
(9) 用馬勃一塊外敷潰處,每日更換。
4、 夏季伏天外治自療法
(1) 大蒜頭搗爛塗擦老疤處,每日1次,連續1周。
(2) 鮮芝麻葉搗爛塗擦易患處,1小時後洗淨,每日多次。
避免誤診
受凍後,不宜用熱水溫暖,或用火烘烤,否則凍處會潰爛。
受凍後皮膚瘙搔,不能用手抓搔,否則易使表皮破爛感染。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以揉法、摩法、擦法等在患處的局部進行操作,時間為5~10分鍾。要輕快柔和,切忌生硬粗暴。
(2)如果局部發生了水皰或潰瘍,在操作時要避開局部,先在其四周操作,待局部潰瘍愈合、血脈流通後,再在局部進行操作。
(3)患兒仰臥,家長以掌心對准關元穴,逆時針摩動2~5分鍾,以溫陽散寒。
2.隨證加減
(1)耳部凍瘡者加
①按揉外關、翳風穴各1分鍾。
②家長以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相對用力搓擦患兒的耳部,時間為2~5分鍾。
(2)鼻尖處發生凍瘡者加
①按揉迎香穴1分鍾。
②拿合谷1分鍾。
③家長以大拇指指腹輕擦鼻部,以透熱為度。
(3)面部發生凍瘡者加
①按揉合谷穴2分鍾。
②按揉下關、牙關頰車等穴各20次。
③家長以大魚際輕擦面部,以透熱為度。
(4)手部發生凍瘡者加
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鍾。
②家長以大拇指指腹按壓患側的缺盆穴處、約1分鍾,然後慢慢松手,患兒自覺有熱流向手部傳導。
③以兩手掌相對,橫搓上肢1~3分鍾。
(5)足部發生凍瘡者加
①按揉足三里穴1分鍾。
②家長以單掌搓擦患兒患側的足底,以局部發熱為度。
③患兒側臥位,兩腿前後分開,患側在下面,然後,家長以掌根按壓屈、肢的大腿內側面,持續按壓1分鍾,然後,慢慢松開手,患兒自覺有股熱流沖向足部,用同樣的方法操作另一側。

w.Ww.bAZHIsHi.CoM

猜你喜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