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页 > 趣味生活

釣魚用的紅蚯蚓怎麼養

Q1:釣魚用的紅蚯蚓如何養

您好!
1.食性
紅蚯蚓是腐食性動物,喜歡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機質的土壤里,難以在一般耕地中見到。所以利用動植物的有機廢棄物可以大量人工養殖。它食性廣,畜禽的糞便以及稻草、各種鮮、干青草,樹葉、瓜果、菜皮、甚至泔腳等經發酵後都能食用。蚯蚓一天的攝食量與自己的體重大致相等,其中一半作為蚓糞排出。生產一噸鮮蚯蚓,約要攝食70~80噸有機樂色。
2.溫度
蚯蚓是喜溫動物,野生蚓在久旱、嚴冬及高溫季節會鑽入生土層潛伏休眠。人工養蚓,要調節好溫度,使蚯蚓全年都能生長繁殖。紅蚯蚓的最適生長溫度在25℃左右。蚯蚓是雌雄同體的動物,但必須異體交配。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現生育環)在交配1周後各自產卵。但產卵頻率與溫度有很大關系。溫度低於10℃時,要35天左右才產卵一粒;溫度在18~25℃,濕度30%~50%,通風換氣好時,一般1.5~4.5天就產卵一粒;當溫度高達35℃時,產卵數量下降。卵繭孵化與溫度也有很大關系。當溫度低於8℃,卵繭停止孵化;15℃時,卵繭約33天孵化出幼蚓,孵化率97%,平均每個卵繭孵出幼蚓6.8條;當平均溫度在20℃時,19天孵化幼蚓;32℃時,10天便可孵出,但孵化率僅33%,平均每個卵繭孵出幼蚓2~3條。孵化過程中,當卵繭積溫達到220~260℃時,幼蚓便可孵出(卵繭積溫指每日扣除卵繭在8℃以下停止孵化的無效溫度後逐日積累的能使卵胚胎發育的有效溫度總和)。所以把溫度控制在18~25℃最利於蚓產卵孵化。幼蚓生長38天左右達到性成熟,全生育期60天左右。一條蚯蚓一個月內產的卵繭,逐漸能孵出50~80條小蚯蚓。
3.濕度
濕度與蚯蚓的生長,產卵及卵繭孵化的關系很密切。蚯蚓體內含有約80%左右水份。如久不澆水,會造成蚓體萎縮,影響產卵,甚至自溶死亡。在蚓床含水份30%左右時,蚯蚓吃食多,生長快,產卵多,孵化率高。
4.空氣
據上海市金山區錢錦康的試驗,用空氣流通和不流通的二種不同條件飼養蚯蚓30天,它的產卵數分別是7.8粒和1.4粒,差距較大。空氣中一般含氧20%,含二氧化碳0.03%~0.06%。若二氧化碳含量超過1%,就會影響蚯蚓的產卵。
5.pH值
蚓床的酸鹼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危害蚯蚓生長,以pH值6~8為宜。
二、太湖紅蚯蚓高效養殖技術
1.場地與放養
蚯蚓在室內外均能養殖。南方夏秋季節氣溫高,室內養殖較好。但室外可進行大面積養殖,低溫時可利用太陽能增溫。但場地一定要選在靠近水源和交通方便的地方。農村可利用村旁或林間空隙處。養殖面積大時要裝水管或自動噴水器。
蚓床一般5公尺寬,中間走道70~80厘公尺,但如用車送料,則寬度均應增加。走道填高30厘公尺以上,兩邊兩條蚓床各寬2公尺,在兩條蚓床的外側開溝以利排水。
蚓床做好後,把發酵好的飼料橫放在蚓床上,成20~30厘公尺寬的條形,間隔10~15厘公尺。放蚓種前先澆濕蚓床,然後把蚓種放入無飼料處,放養密度0.5千克/平方公尺(約1000條),然後補澆一些水,利於蚯蚓活動。忌在蚓床上堆滿畜糞後放蚓種,以免造成蚓種損失。
2.適時添料
太湖紅蚯蚓的食性廣,幾乎什麼都吃,但關鍵是飼料一定要完全腐熟。堆肥需經30天,或挖成塘,把水草、青草、瓜果、菜皮及泔腳等放在禽畜糞水中發酵更好。因蚯蚓一天吃的食物與自己的體重大致相等,所以要"適時"添料。"適時"指蚓床還有二成飼料時采集蚯蚓後添料。添料必須成梅花形,料堆之間留5~8厘公尺空隙。畜禽糞過薄要澆成條狀。留1/3~1/4的空隙面積,並在添料前先澆水。雷雨易將剛添一二天的牛糞沖平,形成板結,不透氣,蚯蚓受悶加上地溫高,蚓床邊上的蚯蚓會爬入溝里,有的竄到蚓床表面,如尚有未發酵好的畜糞正在產生沼氣,蚯蚓碰上立即死亡。因此在雷雨前後要勤觀察,添料後未蓋草的,在雷雨前後把蚓床上剛添的畜糞扒開20厘公尺寬。冬季蚓床上全部蓋一層薄料,也會造成蚯蚓死亡。久不添料又不澆水,會造成蚓體縮小,蚯蚓無法生存時自溶死亡,但它會留下一批卵繭。
有條件的話可利用EM生物技術,這是江蘇省1991年從日本引進的一項高新技術,是有效微生物群,如固氮菌、乳酸菌等10個菌屬,80余個菌種,該菌群具有加速各種有機肥料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減輕病蟲害、淨化環境等功能,並能促使農作物和畜、禽、魚類處於較好的生態環境和生長狀態,少施或免施農藥化肥。用稀釋後的EM液噴灑在畜糞上、蚓床餌料上,可除惡臭,抑制有害細菌繁殖,減少虱、蠅的侵害。蚯蚓吞食EM發酵過的畜糞等有機樂色,有益菌落在其體內繁殖而被吸收成養分,增強抗病能力,蚯蚓生長快,繁殖率高。本人1995年用EM在室內試養蚯蚓85天,增殖65.9倍,比對照組(噴清水)增殖51.6倍,多增值14.3倍,而且噴灑EM的蚓體略粗些,色澤略紅而有力。
3.保濕通氣
蚯蚓床是養育蚯蚓的場所,要十分重視溫度,濕度和通風換氣。要經常澆水保持濕潤。夏季每天澆水1次,低溫期5~10天澆水1次,涼爽期3~5天澆水1次,使濕度保持在30%在右。並要認真做到常年蓋層草,保濕通氣。這樣能促進蚯蚓多吃食,生長快,產卵多,卵繭孵化率高及幼蚓成活率高。我們於1994年作了蓋草對比試驗,結果表明,蓋草簾的蚓床蚯蚓產量提高了80%。另外,蓋草後如遇到較大雷雨,可避免蚓床表層板結,並避免蚯蚓碰上沼氣造成死亡等情況。低溫期少數養殖戶管理不善,造成蚓體萎縮,產卵少等,原因有多種,如久不澆水,添加飼料不及時等,最主要的是未做好通風換氣工作。蚯蚓在缺氧條件下體色暗褐無光,體弱,活動遲緩,後代死亡多。尤其是尚未發酵透的畜糞,在薄膜內繼續發酵,產生沼氣危害蚯蚓。缺氧,魚群浮頭,易於發現,蓋在薄膜內的蚯蚓床缺氧則不易發現。只有做好通風換氣,增加氧氣,排出有害氣體才行。辦法有兩種:繭)鏟出放在旁邊蚓床上或藻膜上,深度以鐵鏟下面基本無蚯。

Q2:釣魚用的蚯蚓在家里如何養?

很簡單,

第一步,要一個泡沫箱,最好是大點的,看情況而定,

第二步,然後放上泥土,要松軟,別用黏土,OK了,

第三步,田間地頭挖點蚯蚓放入箱子里面,保持百分之60的水分,

第四步,平時你可以餵養爛菜爛果和有機樂色,就這樣了,發現里面繁殖了很多小蚯蚓,密度很大的時候,就要分箱了

希望可以幫到你

Q3:釣魚的蚯蚓怎麼養

養蚯蚓的容器可采用木箱、瓦盆、木桶、瓷盆等,需易於滲水、透氣。

容器里放上肥沃潮濕地土壤,放進蚯蚓和蚯蚓喜歡的食物。容器底下放個紙板防止蚯蚓外逃。

蚯蚓是雜食性動物,如腐植質、動物糞便、土壤細菌、真菌等以及這些物質的分解產物都吃,還有水果皮、菜葉子、粥、淘公尺水都是它們的食物。蚯蚓味覺靈敏,喜甜食和酸味。

蚯蚓最適宜的生活溫度為攝氏20度左右,低於5度即休眠,0度以下則死亡。而15度就能正常繁殖。若超過33度即會爬走或死亡。因此飼養蚯蚓必須選擇適宜的溫度環境。除了注意防雨、防曬、保持適當溫度、濕度與及時餵料外,要注意適時清理蚯蚓的排泄物。半年左右更換部分基料,另添一部分新的基料。

擴展資料

蚯蚓為負趨光性,尤其是逃避強烈的陽光、藍光和紫外線的照射,但不怕紅光,趨向弱光。如陰濕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動就是這個道理。陽光對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陽光中含有紫外線。據陽光照射試驗,蚯蚓進行陽光照射15分鍾66%死亡,20分鍾則100%死亡。

蚯蚓喜歡安靜環境不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動。靠近橋梁、公路、飛機場附近不宜建蚯蚓養殖場。受震動後,蚯蚓表現不安,逃逸。

猜你喜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