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页 > 趣味生活

印度種姓制度的四個等級

Q1: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四個等級,哪個最受歡迎?

首 陀 羅——豬大腸、

Q2:列舉印度種姓制度的四個等級名稱、權利或義務、組成。 列舉中國商朝社會的各個階段並描述奴隸的生活狀況。

1\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不同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即僧侶,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從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剎帝利即武士、王公、貴族等,為第二種姓,從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商人,為第三種姓,從事商業貿易;首陀羅即農民,為第四種姓,地位最低,從事農業和各種體力及手工業勞動等。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各種姓又派生出許多等級。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不可接觸者”或“賤民”。他們的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絕大部分為農村貧雇農和城市清潔工、苦力等。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分化,種姓制已逐漸形成為一種社會體系。作為第一等級的婆羅門,獨攬宗教事務,形成專門的祭司階級,有些婆羅門還參與政事。第二等級的剎帝利,是掌握軍政大權的武士階級。這兩個等級處於統治地位。第三等級的吠舍,是雅利安人的平民大眾,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等。這是就雅利安人3個等級具有代表性的職業來說的,而社會現實並非如此單純。事實上有些高級種姓的人也從事低級種姓的職業,而在?舍中間有些商人後來恃其財富,飛黃騰達。第四等級首陀羅,基本上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但也有貧困的雅利安人。他們是被壓迫、遭奴役、受歧視的無權居民等級,從事手工業和農牧業,他們之中大多數是奴隸。
2\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王朝,與夏、周並稱為中國的“三代”,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據傳說,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後代之一。
約在公元前16世紀,一個以鳥為圖騰的氏族——商在黃河下游崛起,其首領成湯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輔佐下,開始了伐桀的戰爭。先消滅了個葛、韋、顧、昆、吾等夏的盟國,翦除了夏桀的羽翼,後又在有娀之墟與鳴條兩次大敗夏桀軍隊。成湯回師毫邑後,便正式即位為王,各路諸侯前來朝賀,商王朝正式建立。
成湯在位十二年而死,死後由外丙即位。自外丙經仲壬至太甲幾代執政時間都很短,商朝的大權實際掌握於伊尹手中。太甲即位後,不遵先法,胡作非為,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及至悔過,伊尹又親迎太甲回來繼續執政,商的統治又呈現出清明氣象。
太甲死後,傳位於其子沃丁,其後歷經太庚、小甲、雍、太戊四代,商朝統治曾一度衰落,直至太戊執政期間,商朝才再度興盛起來,出現了繼成湯之後最好的政治局面,故商人稱太戊為“中宗”。
商朝中期的幾百年間,歷代統治者由於朝廷內部的分爭及經濟等各方面的原因,曾多次遷都:仲丁自毫遷於囂;河檀甲自囂遷於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遷奄;盤庚自奄遷殷。自盤庚遷都到殷起,商朝的國勢又開始上升。武丁即位後,大力選拔人才,任用傅說、甘盤、祖已等賢能志士,征服了周圍的各方國,大大的擴充了商朝的疆域和人口,為生產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這段時間,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有了空前的發展,達到商朝後期的鼎盛時期,史稱“武丁中興”。
武丁之後的商朝,開始逐漸走向了衰亡。武丁之子祖庚、祖甲相繼即位後,在政治上沒有才能,又荒淫無道,致使社會混亂,民不聊生。而自祖甲之後的六個國王(廩辛、康丁、武已、文丁、帝已、帝辛)則比祖甲有過之而無不及。至帝辛(商紂王)時,商王朝終於走到了崩潰的邊緣。商紂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寵愛正妹妲己,將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賢臣逐一廢除貶斥,將政務完全交給費仲等弄臣。為此,不僅朝中大臣、貴族反對紂王,而且諸侯和各方國也於商王朝離心離德。公元前一零二七年(?),西方周族在周武王的領導下,在牧野一舉擊潰商軍,從而結束了商王朝六百多年的統治。
商王朝經過六百多年的發展,在政治、經濟以及科學等各方面都比夏代有了長足的進步。從我們考古出土的殷墟遺址來看,商朝已完全脫離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游牧而改為定居。在殷墟中還出土了大量的占卜龜甲及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等物品。其中,在安陽發現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這說明商朝的的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以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而在占卜龜甲上發現的甲骨文,被普通認為是商時代的文字,這是我們今天可以辨識的最早的中國象形文字,為我們今天研究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商王朝共歷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後約四百九十六年。
商朝 公元前 1562 年 -- 前 1066 年
3\奴隸的悲慘生活:“人牲”和“人殉”
商朝奴隸主貴族奢侈、腐朽的生活是建立在奴隸勞動的基礎上的。奴隸的辛勤勞動為奴隸主貴族創造了大批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而他們本身卻被剝奪了一切財富和權利,甚至連生命都得不到保障,奴隸主不但強迫奴隸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進行各種繁重的勞動,還把他們當作牲畜一樣任意屠殺。商王和奴隸主在祭祀祖先和神靈時,經常屠殺大量奴隸做供品,叫作“人牲”。奴隸主死了,還要把奴隸殺死或活埋來陪葬,叫作“人殉”,妄想讓這些奴隸在“陰間世界”侍候他們,守衛他們。教材上圖畫《商朝帶枷的奴隸俑》,是1937年在殷墟出土的。女的雙手枷在胸前,男奴雙後枷在背後,從中可見奴隸生活之悲慘,奴隸制統治的殘酷。河南安陽武官村商王大墓是萬惡的殉葬制的一個罪證,這一帶王陵區先後發掘出11座巨大的王陵和1200多座奴隸殺殉坑。這一座墓是其中之一,並不是最大的,其規模之大,於此可見一斑。該墓形狀像一個“中”字,墓室南北長14公尺,東西寬12公尺,深8公尺多,加上南北兩個墓道,南北共長45公尺,總面積為340平方公尺,這座大墓里殉葬的有79人之多。另一個大墓,陪葬奴隸多達400人。在安陽,發現了191座祭祀坑,人骨1000多具,其中絕大多數是青壯年男女。無論是“人牲”,還是“人殉”,根據他們的屍骨情況可以判斷,他們死得很慘,有的被砍頭,有的被活埋,有的被肢解,有的被腰斬,有的被推入坑中用錘砸死。

Q3:列舉出古代印度種姓制度的四個等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征收各種 賦稅 的特權。 第三等級 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 第四等級 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業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猜你喜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