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页 > 趣味生活

根據自我意識分析自己

Q1:舉例分析大學生自我意識

在我們考上大學以前,我們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將來能時入大學,對大學生活有著許許多多的憧憬,大學就是我們夢想中的天堂。每天埋頭苦干,學習動力十足,家長和老師也不時的提醒我們,不要松懈,只要我們有一點怠慢,大學生活就會與我們失之交臂。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我們跨進了大學的校門。
而在我們進入大學之後,我們就認識我們現在終於可以輕松一把了,不要再像中學那樣每天只在書堆里轉了,好像考上大學就是我們學習的終止點了。在學習上,目的不明確,自我意識不清,缺乏有效的學習。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還是對未來有著強烈的興趣,對未知的事物有好奇的心理,具有一定的探知的欲望。但有一小部分的學生不想學,也有一些不得不學的意味,就是來混畢業的。主要精力不是花在學習上,只求考試能過就行的態度。他們自我意識不清,相當一部分的學生不能恰如其分地進行自我評價,表為自我中心、自卑,要不就是自負。缺乏目標意識和學習的動力。不少學生的求學支機主要立足於人人的發展,對學校和專業不滿的比例好高,而且大學的學習與中學時代不同,而使一部分的學生不能找到有效的學習技巧,部分學生對大學的學習感到無所適從的,從而產生情緒的波動。這些都與我們的自我意識有很大的關系,大學生的自我意識主要表現為以下的特征:
自我意識發展的積極特征
自我認識更具主動性和自覺性,自我評價更具廣泛性大學生的自我認識更加積極主動,開始在社會的大坐標中認識自我,思考人生的意義,並自覺地體現在具體的行動中。
自我體驗的豐富性。研究表明,大學生自我體驗基本傾向於自信、熱情、憧憬、舒暢、緊張、急躁等。
自我控制水平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在主動性、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等方面有了明顯提高。
獨立意識增強。追求獨立人格是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強的突出表現。
自我意識發展的矛盾沖突
主體我與客體我、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沖突。這是大學生自我意識矛盾中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現。日本學者研究發現,在高中生、大學生和成年人的自我意識中,尤以大學生主體我與客體我、理想我與現實我之間的距離最大。隨著大學生活的深入,大學生已開始將自我分離為主我和客我,當在現實中看到許多人比自己還出色時,逐漸地出現了不接納自我的現象。從而使“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間產生較大的落差,這種落差給大學生帶來許多困惑。
獨立意識與依附心理的沖突。隨著成熟水平的提高,大學生心理上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成人感,渴望自立自治,同時又有反叛傾向。另一方面,他們渴望的人格獨立與經濟依賴的困境形成鮮明的反差。這種既想獨立又無法真正獨立,既想擺脫又擺脫不掉的獨立意向與依附心理的矛盾一直困擾著他們,經常使一些學生感到苦惱和彷徨。
自信與自卑感的沖突。自信是大學生較為普遍的優秀品質。有資料報道,大學生的自卑體驗占28%左右。自信心和自卑感常常處於相互交織的狀態,內心極為矛盾和痛苦。
渴望友誼與自我封閉的沖突。大學生有強烈的交友需求,渴望友誼,尋求社會歸屬。但許多人在與群體共處時卻又表現出狹溢意識,以自我封閉的方式進行消極防衛,小心呵護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生怕露短。這種矛盾沖突,使一些大學生失去心理和諧,倍受孤獨的煎熬。
自我中心與從眾心理的沖突。這一代獨生子女的大學生,表現出強大的唯我慣性。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個人價值膨脹,喜歡把個人意志強加於人,而缺少對他人的尊重和關心,致使人際關系多不和諧,同時又具有從眾心理,過強的從眾心理將導致缺乏個性和較強的依賴性。表現在遇到具體問題情境時,要麼我行我素,要麼隨波逐流,有礙於心理的發展。
針對以上的特點我們要進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
引導大學生正確的認識與評價自我正確認識自我,就是要全面了解自我,把握自己與群體的關系以及自己在社會群體中所處的位置,對自我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在與他人比較中認識和評價自我。個人認識與評價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往往是透過與他人的比較來完成的。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不僅要與自己相當的人作比較,還要與優秀的人相比較,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恰當地與他人比較而又能正確評估自己,就能合乎實際地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
從他人的評價中認識自我。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問題。大學生普遍比較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但值得注意的是,對別人的評價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不應因過高的評價而飄飄然,也不為過低的評價而失去信心。Www.baZHI+sHI.coM

Q2:根據自我意識和人格理論,以我的自畫像為題對自己進行分析

現在的高校一天到晚搞這些莫名其妙毫無意義的弱智東西讓學生們做,就為了給自己一個在辦事的錯覺,讓自己吃白飯的日子過得更心安理得。實事沒見幾件,這些虛的東西倒是鋪天蓋地的

你問的其實是一個藝術創作問題,為更通俗地回答這問題,我們結合現在大家所熱議的丑書來說,這樣更直接一些。

任何藝術都是表現自我,書法也一樣,對自我表現達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藝術流派,但是不論怎樣回答,都會涉及一個問題,那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達在多大程度上被什麼樣的人所認同,這與民族的整體文化狀態有關,例如在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之初,接受外來文化的程度比較有限,很多人也認為搖滾樂是腐朽落後的低級藝術,大家對剪喇叭褲的荒唐之舉還記憶猶新,那時的人只接受很通俗的藝術表達方式,就像現在很多人看書法就只喜歡看比較正規的通俗易懂的作品一樣。現在我們對音樂的認識起碼已經不在初級水平階段了,起碼一般人也不會對自己聽不懂的搖滾樂重金屬之類的嗤之以鼻了,這就可以判斷,搖滾樂作為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形式,雖然不可能任何一首搖滾樂都能被任何一個人都覺得好聽,但是大家知道那是搖滾,你可以不喜歡,但是它絕對是一個事兒。

丑書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覺得它確實很吵,很不好看就像當年剛接觸到搖滾樂一樣,但是現在我們確實再把搖滾說成是什麼丑的,那肯定是找抽的了。想想看,當年唐朝樂隊唱夢回唐朝,那歌聲根本就不優美,甚至可以說是有些撕心裂肺,怎麼撕心裂肺難道是我們生活中需要的狀態嗎,不是,那時我們經歷了長時間的貧窮,我們渴望在生活中要優越而不是痛苦的撕心裂肺。但是,在唐朝樂隊的歌聲中我們遙想那個強盛的時代,充分表達了我們渴望強大的強烈願望,這種願望十分的撕心裂肺,所以這時候他們用撕心裂肺的歌聲唱出來的其實是民族的共同心聲。所以,在唐朝樂隊的這件作品中,用一種撕心裂肺的歌聲和淒婉的強烈的歌詞表達對強盛唐朝的遙望,這就是他們的自我表達。

關鍵在於,有人聽出來那是我們民族共同的撕心裂肺,而有的人只聽見撕心裂肺了。

現在很多人看丑書也一樣,只看見撕心裂肺的丑,其他的話我就不說了。

(對唐朝樂隊的評論或許不一定恰當,在此致歉,但筆者只為說明問題,並無惡意。)

猜你喜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