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页 > 知識百科

和得手足口病的寶寶接觸怎麼預防

Q1:手足口病高發期,寶寶該如何預防?

手足口病發期最主要的是從家庭衛生,個人衛生,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中去。

1、寶寶從學會走路以後,不論去哪個地方,見到一些喜歡的東西都會亂摸亂碰,有時候碰完自己不注意就會吃東西之類的,所以寶媽要勤給寶寶用肥皂清洗下小手,保證衛生的時候再吃東西。做到飯前便後要洗手。

2、寶寶的玩具和用品,做到定時消毒,可以減少傳染手足口病的情況發生。

3、遠離疑似得了手足口的人群,一般寶寶在學校里受傳染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寶寶幼兒學校里已經有得了手足口的,寶媽就可以暫時不要送寶寶去學校了,那樣傳染最快了。

4、手足病發高峰期,寶媽不要帶著寶寶去寶寶娛樂場所玩耍。

5、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家里要勤通風,經常用84消毒液消毒,孩子出現水皰及時治療。

如果我的分享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關注、點贊、讓我們共同學習成長。


Q2:寶寶手足口病怎麼預防?

手足口病是兒童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屬於我國法定的丙類傳染病。手足口病流行情況呈現出偶數年高、奇數年低的規律,每2年一個周期,所以,今年被認為是高峰年。每年呈現兩個的高峰,每年5-7月和 9-11月為流行高峰時段(手足口病流行情況時間分布如圖1)。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6月14日公布的5月法定傳染病疫情,全國5月份手足口病報告病例達387135例,占當月全部丙類傳染病的72%,是4月手足口病的3.3倍,有5例死亡病例,足可見其流行的嚴重。所以在手足口病流行季節里,更加需要注意兒童感染預防,尤其是幼稚園或托兒所的兒童。對於手足口病的預防,我們要做足功課,知己知彼,才能為寶寶的健康保駕護航。

1.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主要為EV71病毒和柯薩奇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主要表現為發熱,手、足、口腔及肛周等部位的典型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很快,最終可能導致死亡。 所以我們要明白,這是一種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因為病毒感染大多沒有特效藥治療,所以預防疾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對付這個敵人的根本。而且本病少數的可以發展成重症,所以我們又不能掉以輕心,及時發現病情的進展。

2.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狀?

1).發熱:發熱是病毒感染最常見的症狀。

2).皮疹:所謂手足口病,是指早期起病會發現口腔黏膜(口周、咽部)、手、足以及臀部會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故而得名,這也是手足口病的特征性表現,當然也有一部分緊緊表現咽部皰疹,稱之為皰疹性咽峽炎。這種皮疹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留疤。

3).類似感冒症狀: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狀。

4).重症表現: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腦炎(以腦干腦炎最為凶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所以當出現一些進展跡象是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及時就醫。

5).手足口病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所以多感染5歲以下的兒童,所以容易在像幼稚園、學校、游樂園兒童群聚的地方聚集出現,透過兒童相互接觸而傳播。仔細查證多能找到傳染源。接觸後在體內潛伏3~6天而出現症狀。

3.手足口病如何預防?

1.注意隔離患病幼兒,如果發現寶寶周圍有發熱,出皮疹的孩子,一定要注意隔離,不要接觸。在幼稚園里,老師要密切注意發熱皮疹的兒童,一旦出現這樣的病例,及時隔離,並且密切監測與發熱寶寶接觸的兒童的體溫及皮膚是否有皮疹等。寶寶盡量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也是一種隔離方式。

2.注意衛生:勤洗手、家具奶嘴要消毒。病毒可以透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勤洗手,注意玩具、奶具、毛巾等寶寶用品的消毒,而且注意室內通風。

3.寶寶常常會出現流鼻涕、打噴嚏等表現,要盡量教會寶寶打噴嚏時寧願用上臂或者干淨紙巾來掩住口鼻也不要用手,並讓他學會使用紙巾搽鼻涕,並正確扔掉紙巾。不要與人共用餐具和飲水杯。

4.寶寶得了手足口病,該怎麼辦?

在這個季節,一旦發現寶寶有發熱,再看看寶寶手心、腳心、口腔以及肛周,如果發現皰疹,就可以診斷本病。

首先,不要太恐慌,手足口病跟一般感冒一樣,大多數是輕症的,整個疾病過程短暫,會有一周左右時間,治療也是類似其他病毒感染一樣,沒有特效的藥物治療,對症治療是主要治療方法。

1). 退熱治療:當寶寶體溫超過38.5℃時,應給予退熱治療,如果寶寶曾經有過熱性驚厥那麼就要更早給予退熱處理(一般體溫超過38℃),可選用兒童退熱劑型如美林(布洛芬)、泰諾林(對乙醯氨基酚)等常用退熱藥,並記錄寶寶體溫變化。要是寶寶拒絕口服,也可以有對乙醯氨基酚肛栓劑,經肛門直腸給藥,但是千萬不要給寶寶使用阿司匹林或尼美舒利。

2).口腔護理:多數寶寶表現為“皰疹性咽峽炎”,你會發現寶寶口腔里有很多皰疹,尤其嗓子里,粘膜會出現小潰瘍,寶寶會感覺口腔及嗓子的疼痛,愛流口水,不愛喝水和吃飯。喝水少了,不利於口腔黏膜潰瘍的恢復,加上寶寶發熱,甚至有可能出現脫水,所以口腔護理是寶媽寶爸們的重要工作。

為了減少口腔及咽部疼痛,對於稍大能夠配合治療兒童,可以使用口腔潰瘍膏,促進口腔潰瘍的愈合,使用前用淡冷鹽水漱口。給寶寶喝偏涼的流質食物如稀飯,牛奶,果汁等。溫熱的食物會讓寶寶潰瘍部疼痛更加明顯,所以要避免,還要避免堅硬干燥的食物,如餅干類,容易刺破潰瘍部。

對於偏小嬰幼兒,也可以使用含薄荷清涼成分噴霧劑(如“開喉劍”),噴於咽部和口腔,能夠緩解患部疼痛。餵食牛奶和水不要過熱。

3).皮膚護理:穿寬松、柔軟舒適的純棉質衣服、勤清洗、勤更換,勤曬衣被。剪短指甲,勤洗手,必要時包裹雙手 ,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應鋪柔軟小棉墊,隨時清理大小便並溫水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潔干燥。皰疹破裂者,可塗擦碘伏消毒或抗菌素軟膏防止繼發的感染。

4).注意休息。盡量讓寶寶在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休息,寶寶退熱後,精神好點了也要避免活動過多。盡量讓寶寶得到充分休息。

5.寶寶的了手足口病,恢復多久可以上學?

手足口病的隔離期至少兩周,考慮到感染之後寶寶雖然針對手足口病有了一定抵抗力,但是整個免疫處在一個紊亂狀況,免疫狀況並不好,所以建議盡量多休息,建議3~4周的休息時間。

6.及時發現寶寶病情進展?

如果寶寶持續的高熱不退(≥39℃),同時出現精神不好,總是昏昏欲睡,及時體溫退下來也不見精神好轉,或者有肢體抖動等情況,一定需要醫生檢查判斷孩子情況,除外手足口病重症表現。要注意手足口病的進展會很快,往往都發生在發熱的前3天,所以這個時期尤其要更加密切的注意,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就醫。觀察寶寶,總結為“四看”

一看體溫:體溫(腋溫)大於39℃甚至更高,持續不退,常規退熱效果不佳。

二看精神:有無精神狀態不好,易驚,有無肢體抖動、無力、站立或坐立不穩等

三看呼吸:呼吸明顯增快、減慢或節律不整。

四看皮膚:出冷汗、四肢發涼、皮膚花紋。

Q3:寶寶接觸手足口病人應該吃什麼藥預防啊

這個沒有預防的藥,要勤著給寶寶洗手,家里一直通風,玩具天天給寶寶消毒。

wwW.bAzH※iSHI.Com

猜你喜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