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页 > 健康養生

排除體內濕氣最有效的方法

Q1:怎麼祛除體內濕氣方法

你是否有經常四肢冰冷、食欲不振、易疲倦?或許,這是由於你體內濕氣重而引起的。體內濕氣過重會引起很多不良的症狀 1.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護身體,祛除濕氣。 2.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髒,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3.食療 (1)清熱祛濕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淨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 【用法】溫熱服食。 【療效】清熱祛濕。適用於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滯不適,腹脹脘悶等症。 【注意事項】大便干結者不宜用。 (2)鮮土茯苓煲豬湯 【原料】鮮土茯苓200克、豬[月展]肉500克、生姜1~2片。 【制作】鮮土茯苓洗淨,切片狀;豬[月展]肉洗淨,整塊不必刀切。然後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療效】祛濕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4.避環境的濕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 (4)水分攝取要適量。 5.避開生冷、甜膩食物 ,別喝酒 外部環境僅僅是誘因,體內環境太濕才是主因。陳偉說,中醫認為脾胃主濕,所以,在濕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 ,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濕。另外,酒助濕邪,酒精少碰為好。 6.多用蔥、姜、蒜 蔥、姜、蒜是我們家用最普通的幾種調味料,它們在為我們的菜肴增加味道的同時,還有著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在春天里,萬物生發,本身就應該多吃一些蔥、姜、蒜,而針對體內的濕氣,我們還可以嘗試在家里煮一碗熱辣辣的姜湯,用姜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wWw.bAZhis&hI.COM

Q2:去除體內濕氣最快的方法?

濕氣重有內濕和外濕之分。自然界的六氣太過時不適合人體正常的適應即為六邪。而此處的外濕即為自然界濕氣太勝侵襲人體,由於濕為陰邪易襲陽位其性重濁所以感受濕邪時會有頭痛如裹困重等感覺。又因其重濁粘膩往往伴有肢體困重麻木的感覺。另外脾喜燥惡濕,易被濕邪所困出現脾虛生內濕的症狀,肌肉酸痛倦怠乏力,納呆食少,便溏完谷不化口中粘膩等。觀其舌苔厚膩,察其脈象濡臨床間夾其他征象都表現出濕氣重的症狀體征。 避免濕氣進入體內10法:
1、早中一杯德甫的濕清草茶,內部調理,祛走“濕”氣
2、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干,免得濕氣滯留。
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3、避開生冷: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4、少食甜膩食物:在濕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濕”。
5、酒助濕邪,酒精少碰為好。
6、在外洗頭時,千萬不要用了洗發精後濕頭發按摩,這樣會使濕氣進入頭皮(要吹干頭發後再按摩)。
7、洗完澡(頭)後要充分擦干身體水分;
8、盡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氣重),熱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9、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濕氣包裹你的身體(淋雨後要及時換上干衣服)。
10、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也即被子(墊絮)要經常曬。
w‖wW.BAzhIshi.COM

Q3:清除體內濕氣的最有效方法有哪些?

調理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橫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逍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
第3招:避開濕氣的環境
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所以日常生活中應當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疼;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干身體,吹干頭發;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借助電器進行除濕。
第四招:養脾胃是祛濕治本之道
中醫中有一款食療祛濕的方子,以紅豆、薏公尺為主,此配方的精妙之處在於:紅豆要用赤小豆,非平時吃的紅豆,薏公尺性寒會傷脾,必須輔以為蕎麥、葛根等,就是葛奕湯,此方可滋補脾胃、相輔相成,可入肺、脾經,有補中益氣,和胃潤肺止咳的功效。這樣食用,才能發揮真正的效果。由於濕氣的根本原因在於脾胃的運化功能不足。因此,祛除了多余的濕氣之後,還得養脾胃。還可以透過一些食療的方式,達到健脾祛濕的功效。
濕氣常常潛伏在我們的體內。如果在陰濕天氣時身體出現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說明你身體內的濕氣太重了,需要及時祛除。[1]

猜你喜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