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大宝宝打小宝宝家长应该怎么办

Q1:消除宝宝入园焦虑,家长老师应该怎么做

前言:每年九月份的临近,妈妈们就开始为宝宝入园的事忙碌了,由于初次分离,无论是妈妈还是宝宝都或多或少的伴有焦虑情绪,怎样才能让宝宝更顺利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相信这是很多家长迫不及待想知道的问题,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吧! 新入园孩子问题多 “我家孩子在幼儿园怎么样?饭吃得香吗?和小朋友玩得好吗?有没有喝水?独自上厕所行吗?”每年宝宝入园后都会产生一些入园焦虑症,家长在接宝宝时,都会向老师提一大堆问题,询问中夹杂着焦虑。 “面对早上分别时孩子的哭闹、恋恋不舍,家长们都显出了无助、困惑和不知所措,有的家长甚至自己都先红了眼圈。”长年担任幼儿园小班老师的小李说,小班幼儿刚入园,孩子们在生活习惯、活动方式和同伴交往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一些孩子在初入园时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哭闹,此外还会出现憋大便、喝水少、吃饭难、拒绝玩玩具、不参与教师组织活动等种种不适应行为。再加上现在的家庭都是“4-2-1”模式,家里就一个“宝贝疙瘩”,孩子在家时,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到幼儿园里情况马上变了,因此,孩子会很不适应。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顺利过渡,已成为幼儿家长最关注的话题。 一家幼儿园的负责人说,在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小班的教师在家长、幼儿间起着非常大的协调、稳定作用。对待家长,应该多为家长着想,体会理解他们的心情,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成为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情绪疏导者,帮助他们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用真诚打动家长,让他们放心地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对待孩子,则应付出更多的耐心,接纳、关怀他们,让他们从老师身上感受到妈妈的爱,让他们爱上老师,喜欢幼儿园。 入园须知家庭和幼儿园应成为愉快的合作伙伴,双方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幼儿园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老师应该和家长共同努力,用自己的热情、真诚和满腔的爱,帮助孩子完成从自己的小家庭到幼儿园大家庭的顺利过渡。 替家长分担忧愁 专家认为,妈妈经常和孩子朝夕相处,刚刚进入幼儿园,孩子和家长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分离焦虑(因分离引起的焦虑情绪)。“这种焦虑情绪有时也许家长自身感觉不到,但敏感的孩子是会感觉到的,孩子们会感觉到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身上散发出的焦虑不安,而家长的这种消极的情绪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也就是说,要想使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还需要帮助家长消除这种分离焦虑。”长期从事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师岱妹说。 那么,应该怎么消除家长身上的分离焦虑呢?专家认为,幼儿园老师要利用开学前的家访,到孩子家里去,让家长和孩子都先熟悉老师,通过交谈让家长放松心情,不要因为孩子入园而替孩子紧张。再利用亲子体验活动,让家长和孩子熟悉幼儿园,熟悉教室,熟悉寝室,熟悉小朋友。 此外,在早晚见到家长时,作为老师,应该多给家长说说孩子在哪些方面进步了,在哪些方面已经慢慢适应了,多说说孩子的进步,然后婉转地说出还需要努力的地方,让家长感受孩子在幼儿园里点点滴滴的变化,消除家长的焦虑。 入园指导听到不如看到,作为老师,还可以多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利用网络,建立起班级的论坛或者博客,把孩子们一天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拍下来发到网络上,这样家长们可以更直接地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就会减少对孩子的担心。 帮孩子消除焦虑 研究发现,帮助孩子消除分离焦虑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拥抱、游戏等。 年幼的孩子从家里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需要,老师用关爱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与幼儿交流,就会帮助他们消除不安,使他们逐步在老师这里找到安全感,对老师形成依恋。 “刚开学的几个早上总会有个别孩子黏在爸爸妈妈的怀里不肯下来,这时,我会走过去轻声地叫着‘宝贝’,然后把孩子揽到我的怀里。开始时,孩子也会哭闹,有的甚至会哭得声嘶力竭,家长也会很不安。这时,我会先让家长离开,然后抱着孩子安抚他,这个时候语言是多余的,我们不需要对孩子说什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抱着他,轻轻地安抚他。慢慢的,孩子情绪就会稳定下来。等到孩子的情绪稳定了,再将他放下。这时,孩子就会很自然地去玩玩具或者看书。对于小班的幼儿,抱他一会儿,有时候比任何别的办法都有效果。”幼儿园老师小蕾说。 除了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在幼儿园,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儿童小游戏,而幼儿园也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特别是在孩子初来或者将要离开幼儿园时,老师最好组织一些有趣的安静游戏,以稳定幼儿情绪。如来园时,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喜爱的玩具、关心的动物等)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以淡化分离焦虑;在离园时,用言语鼓励幼儿,并给予小小的物质奖励(小星星、小贴画等)来强化幼儿高高兴兴来幼儿园的积极行为。 入园准备在送孩子入幼儿园前,家长要帮助孩子放松心情,不要用物质条件刺激孩子,与孩子做交换,例如“不哭了就买玩具”、“表现好了就带你去吃好吃的”……不要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一种任务,完成了任务就有奖励,要多谈一些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让孩子用一种快乐放松的心情去幼儿园。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留意自己的语言,不要总问一些消极话题,如“有小朋友打你吗?”“有人抢你的玩具吗?”这会让孩子觉得幼儿园很恐惧。家长应在和老师沟通的基础上,正面引导幼儿。这样的问话利于对孩子的正面引导:“今天你得了一个小五星,真棒!明天我们还去幼儿园,得一个大五星好吗?”“老师说可喜欢你了。”“今天和谁做好朋友了?”“今天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呀?”多用这些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多鼓励孩子的正确行为,以此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感情,就会让孩子更深刻地感受到幼儿园是个快乐的地方,从而愿意去幼儿园。

Q2:当宝宝被打或打了别人时,家长该怎么办

首先得区分是谁打伤的1如果是小朋友打伤的,那么首先打人的小孩的家长需要赔偿,如果幼儿园疏忽管理,有过错的,幼儿园也应在其过错范围内赔偿。2如果是老师打的,区分老师是私人恩怨,老师赔:老师是职务行为,幼儿园赔3如果是幼儿园以外的第三人,比如说送水的人,侵权导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过错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您的问题不够完整,您是想说是被老师打伤的么?P.S《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Q3:宝宝老爱打人掐人,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怎么做

小宝宝处在一个反抗期的时候,有咬人、打人等行为,有时对她来说像是在做游戏,也有可能是由于宝宝因为一些需求得不到满足。
家长需要培养宝宝多方面的兴趣,当宝宝再次打人时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她的行为以及适当的时候说“不”,说话时面部表情严厉让她知道自己做错了,批评时注意方式和语气;平时多与宝宝交流,给与耐心和关爱;当宝宝克制自己行为时应及时予以鼓励。

猜你喜欢

更多